炎炎夏日,科技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萌发。为丰富高校教职工子女暑期生活,深入推进“我为师生办实事”活动,7月3日至7日,由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主办,学院工会承办、学生科创组织AI工坊协办的“创想编程”夏令营在南京农业大学卫岗校区、滨江校区同步举办。夏令营累计吸引学校教职工子女50余名参加,覆盖小学、初中学段。

以爱启航,共赴科技之约
智慧农业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党委书记李骅,常务副院长田永超,党委副书记吕一雷,计算机系授课教师代表及实验中心教师代表等出席开营和结营仪式。
“科技是未来的语言,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吕一雷在致辞中表示,智慧农业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始终致力于将学科优势转化为科普教育力量。他鼓励孩子们在活动中大胆探索、积极提问,在编程世界里发现科学的乐趣。
智慧农业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党委书记李骅教授、常务副院长田永超教授为每位营员颁发了结业证书,并勉励孩子们:“希望同学们带着这份对科学的好奇,继续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未来成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据悉,夏令营已连续两年举办,本次课程经过精心打磨,从物资准备到课程设计均力求专业贴心,确保孩子学得开心、家长安心。依托学院计算机实验中心平台,计算机系教师讲授理论部分,AI工坊“秾心启智·创想未来”七彩假期志愿服务团成员一对一指导孩子们进行实操。
分龄赋能,让编程“好学又好玩”
课程以“趣味化、分龄化、实践化”为特色,让编程学习跳出枯燥的代码堆砌,变成看得见的动画、摸得着的交互、玩得转的闯关。夏令营的课程设计了Scratch和Python两大模块,兼顾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认知特点,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适宜的学习体验。

Scratch课堂上,“米乐熊”成为孩子们的编程伙伴。第一天初识编程时,志愿者用卡通动画演示“指令像交通信号灯”,帮助孩子们理解编程原理。第二天学习移动指令时,孩子们操控米乐熊“过马路”,在规避虚拟障碍物的过程中掌握坐标概念……第五天的综合实践课,米乐熊走迷宫的任务让课堂“沸腾”——有的孩子为角色添加“躲避怪物”的条件判断,有的则设计了“吃到金币加速”的创意功能,这些充满童趣的作品背后,是循环结构与逻辑思维的悄然萌芽。
Python课程则以“玩中学”为宗旨,从“输出自己的名字”“给爸爸妈妈写句话”等生活化案例入手,逐步学习算术运算、turtle画图等实用技能。课后,孩子们交出了“奥运五环”“盛开的花朵”等作品。
“我们将编程术语转换成孩子们能听懂的‘指挥暗号',让抽象的代码学习变得像玩游戏一样简单,希望同学们记住的不只是代码,而是探索的快乐。”志愿者刘钰介绍。
科技启蒙,解了“暑期忧”
结营仪式上,孩子们化身“小老师”,自信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他们用自己设计的Scratch程序,让米乐熊灵活躲过迷宫里的“怪物”,用Python写下“爸爸妈妈我爱你”的贺卡雏形,简单的指令透过屏幕绽放出童真的创意。
“平时工作忙,总担心孩子暑假在家沉迷手机,没想到这个夏令营让他天天追着问‘明天学什么’。”张可贞家长笑着说。
王牮素家长则对课程的专业性点赞:“能让孩子接触到编程知识,有老师手把手教,这样的机会太难得了。现在她会主动查‘什么是人工智能’,这份探索欲是我们最想看到的。”不少家长表示,活动不仅解决了暑期看护难题,更让孩子在科技氛围中养成了专注、协作的好习惯。
【紫金山新闻】南京农业大学“创想编程”夏令营温暖启航
原文链接:
https://m.zjsnews.cn/news/7932133000296065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