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学术交流

百廿校庆学术论坛:《园艺研究》番茄果色性状的遗传解析与育种应用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22-10-14 浏览次数:

一、主讲人:

李传友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2003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4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6年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20年、2021年连续入选Clarivate Analytics(科睿唯安)全球前1%高被引学者,担任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植物防御与生长发育的调控机理研究。在NatureNature PlantsScience AdvancesPNASEMBO JournalMolecular PlantPlant Cell 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20余篇。文章被引9847次,H-index为52(Web of Science,截止2022年9月20日)。获授权专利20余项、植物新品种权2项,育成国家登记番茄品种4个。在国际权威出版社ELSEVIER出版英文专著《Hormone Metabolism and Signaling in Plants》。

邓磊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长期以番茄为模式研究植物防御病虫侵害和果实营养品质形成的分子机理,并应用于育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项目5项。以第一(含共同)作者或通讯作者在Molecular PlantPlant CellPlant JournalHorticulture Research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等知名期刊发表论文8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1项、植物新品种权2项,育成国家登记番茄品种2个。

二、时间:

2022年10月20日 上午9:00-10:30

三、形式:

关注公众号,点击链接观看直播

与主讲人“面对面”交流

已关注的读者可回复【直播】获取链接

四、分享会主要内容:

分享会分为两部分:

主讲人讲解主要内容+回答问题

李传友研究员:花青素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重要的保健功能。然而,栽培番茄一般不含花青素。报告人课题组从果皮光照部位特异积累花青素的番茄种质资源入手,分离了控制花青素合成的关键基因,解析了番茄响应光信号积累花青素的分子机制,揭示了栽培番茄不含花青素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创制出果肉中富含花青素的营养保健紫番茄。该研究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花青素合成机制的理解,而且对作物花青素性状的改良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技术途径。

邓磊副研究员:水果和蔬菜的颜色是园艺作物重要的外观品质。五彩缤纷的颜色不仅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而且影响消费的购买欲望。番茄既是蔬菜又是水果。目前市场销售的番茄主要为红果,其次为粉果。为此,报告人所在的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利用多重基因编辑技术以红果番茄材料为底盘材料,一年内定向快速创制七种不同果色番茄材料的策略。与常规回交转育相比,该策略具有省时省力、一步到位、不引起连锁累赘、不影响其他农艺性状等优势,很容易复制推广到其他水果、蔬菜等园艺作物中。